本展览由“春寄”、“夏美”、“秋庆”、“冬享”和“莞邑稻香”等5个部分组成,以万物生长、春夏秋冬轮回的四季为展线;同时,结合东莞本土农业特色,引导观众感受伴随中华文明发展延续的水稻背后蕴含的农耕文化、绿色生态以及科学技术的力量。
对“我心中美丽的稻田”艺术作品征集活动中甄选出的涵盖摄影、绘画、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工艺品等领域的112件优秀作品进行网络投票。
用显微镜观察湖水中的各种浮游生物。活动当天上午到人民公园湖水采样,下午根据藻类照片,用显微镜观察与识别湖水中的藻类,并用手机拍摄显微镜下的藻类照片。
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盐类的结晶。活动当天上午配制不同浓度的盐类溶液,制作不同浓度盐类的结晶玻片;下午用偏光显微镜观察不同的盐类玻片结晶,确定哪些盐类结晶有双折射现象。
用分光镜观察各种光源的光谱。活动当天上午配置叶绿素、花青素等植物色素溶液,离心待用;下午讲解光谱的基础知识以及在天文学与生物学上的影用,并用分光镜观察植物色素的吸收光谱与各种光源的光谱。
“膜”力泡泡秀利用泡泡膜形成的原理——液体表面张力,探究为什么泡泡是圆的、怎么使泡泡膜不易破等科学实验,在精彩的实验现象和剧情故事中传播科学知识。
学习使用探究活动室的明场、暗场、简易偏光显微镜及倒置显微镜,了解显微镜的不同观察方式的观察效果及应用;包括:(1)使用明场显微镜观察标本,了解光圈、斜射环的作用。(2)使用暗场显微镜观察标本。(3)使用简易偏光显微镜观察盐类结晶、植物草酸钙结晶等。(4)使用倒置显微镜观察标本等。
本展览由“序厅”“春寄”“夏美”“秋庆”“冬享”“莞邑稻香”及“尾厅”七个展区组成,以万物生长、春夏秋冬轮回的四季为展线;同时,结合东莞本土农业特色,引导观众感受伴随中华文明发展延续的水稻背后蕴含的农耕文化、绿色生态以及科学技术的力量。
邀请东莞市人民医院心理主任医师王廷玉到石排中学为心理学兴趣班约120名学生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科普讲座。
邀请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汪洋研究员到校开展“航天逐梦,强国有我”科普讲座,学校组织班级线下参与并配合线上直播。
使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并通过网络平台直播火星冲日、木卫二凌木及木卫二影凌木的过程。
邀请东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王鸿昌讲授水稻相关知识,并结合稻养万年展览内容和东莞本土情况,开展“展览初体验”和“农耕亲体验”两项活动,向参与家庭普及稻田知识,传播科学家精神,培养尊重劳动、珍惜粮食的劳动品质。
对“我心中美丽的稻田”艺术作品征集活动中甄选出的涵盖摄影、绘画、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工艺品等领域的112件优秀作品进行网络投票。
“多彩的昆虫世界”科普展及天文观测
观测农历十一的月亮、木星、土星等。
邀请东莞健力口腔医院科普宣教团队现场摆设口腔护理教具,以逼真的口腔模型和可视化口腔检查仪器面向村委居民检查口腔、科普正确的刷牙方法、牙线及牙缝刷的使用方法和假牙的保护方法等,并派发了牙线、口腔宣传册等礼品。
对征集到的“航天•太空•艺术创想”活动作品,根据评选成绩情况,将其中的50余件优秀作品按照类别进行分类布置及现场展示。
我馆将联合麻涌古梅生态农业园,组织亲子家庭开展庆丰收体验活动,内容包括:水稻收割、共上一堂稻田课、航拍体验、丰收摄影、自然科学站显微观测和稻田艺术作品创作等六大部分。
观测月全食、木星、土星等,并直播月全食。
一、邀请东莞市人民医院骨科普济病区行政主任郭建恩及医护团队,以摊位形式,现场为市民提供骨科健康咨询;二、由东莞科学馆第二党小组全体党员开展科学知识普及宣传活动,以摊位形式,派发科普小册子“应急气象”和“健康新生活”等各200册。
对4月-8月征集到的30余件优秀作品,按照类别现场展示。
通过图文展板、视频等多元化形式,真实还原野生动物在其栖息环境中的自然生态,同时结合本土野生动物现状,搭建起人与自然沟通的桥梁,促进公众对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现状认识和了解,唤起公众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