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去秋来,周末的东莞科学馆探究活动室迎来了一场以竹节虫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汇报。这不仅仅是一场科学探索之旅,更是一次亲子、同伴间的亲密合作,一次对自然奥秘的深度追寻。
项目缘起:
真实情境下的主题项目式学习
本次竹节虫主题项目式学习,以科学馆探究活动室竹节虫在夏天泛滥繁殖的真实情境为背景,从科学馆发起的竹节虫领养活动开启,融合了科学、艺术多门学科开展。
在兴趣驱动下,家长、孩子们参与了竹节虫饲养观察与记录,东莞某公园竹节虫生境调查、竹节虫生存策略调查和实验,科学馆实地调查、竹节虫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小组讨论,最后以项目汇报、作品展示、成果分享与交流进入尾声,让青少年在实践中学习,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
2
分享环节:家庭参与,创意无限
在项目汇报现场,参与家庭分享了他们的发现和感悟。
每一个家庭都充满了欢声笑语,孩子们带上自己饲养的竹节虫使用科学馆探究活动室的显微镜观察,好奇心和探索欲再次被激发。
这次的竹节虫领养活动,孩子们不仅获得了可爱的竹节虫小伙伴,还亲自为它们打造了温馨的小家。
有的家庭是从网上精心挑选的昆虫箱子、笼子,有的则是使用油桶、户外灯罩等进行废物改造,每一个竹节虫的新家都凝聚了巧思和爱心。
此外,孩子们以竹节虫的新家为灵感,创作了一批图文并茂的作品。
深入探究:兴趣小组,探寻奥秘
随着项目式学习的深入,孩子们自发组成了兴趣小组,一起揭开竹节虫在科学馆夏天繁殖过多的秘密。
从夏天到秋天,从暑假到开学,在长达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们坚持观察竹节虫的生长情况,认真记录竹节虫的每一次变化,并设计了多项实验并验证设想。
例如,兴趣小组成员为了验证竹节虫拥有根据环境变色的生存技能,设计了红、绿环境对比实验,发现绿色环境下的竹节虫有变绿趋势,整体颜色比实验前的褐色体色变得更浅。
科学馆采访:提出建议,贡献智慧
在调查阶段,兴趣小组走进了科学馆,采访了平时饲养竹节虫的辅导员。他们不仅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还针对科学馆饲养的竹节虫在夏天繁殖快的问题,向科学馆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他们建议继续开展竹节虫领养活动,减少竹节虫数量以缓解科学馆的饲养压力,同时提供观察记录表、开展更多有趣的活动等学习支持,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爱上这些神奇的小生物。
而在项目汇报现场,科学馆辅导员也采纳了兴趣小组的意见,开展了第二轮的“快到我的杯里来”竹节虫领养活动。新一批闻讯而来领养竹节虫的孩子们兴奋地带走了他们的新朋友,也延续了这份宝贵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特别邀请:竹节虫主题AI海报
为了让领养竹节虫的孩子们创作的新家画报作品可以让更多人看到,科学馆辅导员特别邀请了东莞外国语学校的初中生参与竹节虫新家画报的线上展示海报设计。